紫金县法院龙窝法庭:文化引领 多元解纷
来源:2022-7-25 河源日报02版
红色文化沁人心田,客家精神代代相传。紫金县法院龙窝法庭将红色文化和客家精神融入审判,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寓法于客家习俗、客家美食,以红色文化引领审判、诉源治理、多元解纷、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。2022年上半年,龙窝法庭新收案件124件,结案121件,调撤率超过80%。
传承“红色基因”
打造法庭发展新引擎
龙窝法庭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,加强党支部建设,做到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,将党支部的学习会场架设在苏区红色革命根据地,每逢重大节日、重要时点,组织法庭干警参观学习,重温入党誓词,教育引导法庭干警弘扬红色文化、传承红色基因,在实际审判工作中铭记传承坚定信念、求真务实、一心为民、清正廉洁、艰苦奋斗、争创一流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。
龙窝法庭专门建有党建文化室、党员活动室、党支部室、党员学习室、干警活动室等,在法庭显眼处随处可见红色宣传标语,引领法庭干警弘扬苏区精神,坚定理想信念,增强文化自信,汲取奋进力量,激发工作热情,点燃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“红色引擎”。
依托“客家文化”
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
龙窝镇和南岭镇文化底蕴浓厚,孕育出味浓香醇的南岭美食——客家擂茶。龙窝法庭注重传承和弘扬“客家文化”,寓茶于法,总结出一套“客家擂茶调解法”,帮助辖区群众快速化解矛盾纠纷。
“客家擂茶调解法”以擂茶文化中“礼”“合”“和”“清”为引领,将“擂茶”“话茶”“品茶”融入到诉讼调解中,给当事人创造一个化干戈为玉帛的环境,在“擂茶”过程中消除双方对立情绪,使其体会亲属或朋友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合作的重要性;在“话茶”过程中,法官引导当事人闲话家常、追忆往昔、交流思想,促使双方冷静,消除双方芥蒂,拉近双方距离;在“品茶”过程中邀请调解参与人品茶,在浓浓的茶香中调解案件、释法析理,促使案件成功调解。2022年上半年,龙窝法庭运用“客家擂茶调解法”等方法调解案件78件,案件调撤率83.9%,帮助辖区群众既解“法结”,更解“心结”。
文化如水,润物无声。龙窝法庭将客家文化、客家精神巧妙融入审判工作,融法于“擂茶”,融情于文化,通过巡回审判、巡回调解,进一步引领广大群众和法院干警形成尊重礼节和清廉司法的新风尚,不断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。
创新“枫桥经验”
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
一间小小的驻点工作站,一个十来人的微信群,一张小小的宣讲台……是乡镇“无讼”乡村(社区)创建的主要阵地。龙窝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创新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联合基层组织开展“无讼”乡村(社区)创建工作,挂点对接龙窝镇琴星村调解组织,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,组建相应工作群组,加强对试点乡村(社区)调解组织培训指导,不断提高琴星村干部群众法治素养和合理合法解决纠纷能力,最大限度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成讼”。今年以来,龙窝法庭组织党员法官进入示范村开展普法活动、诉前调解工作4次,目前为止,琴星村未出现诉讼案件。
“无讼,就是大家遵守法律法规、和谐相处,不出现诉讼案件,努力推动琴星村‘化讼、少讼乃至无讼’,最终实现社会和谐……”日前,龙窝法庭庭长在琴星村法治大讲堂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,引导村民传承红色文化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并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,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积极营造良好法治乡村环境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。
“无讼”乡村(社区)创建是龙窝法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、服务全面乡村振兴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缩影,引领辖区社会治理体系开创新局面。